雞尾酒是很多人都有聽過的東西,可是什麼是雞尾酒呢?它是酒嗎?口感如何?要怎麼調配?可以用來做菜?他的來源是什麼?可以來治療?雞尾酒定律又是什麼?那雞尾酒效應呢?
我本來想介紹「酒 」這個主題,後來想想又不妥當,因為種類太多了,不方便一一敘述,所以我選了「雞尾酒」這個主題,在網路上我發現跟雞尾酒有關的東西還真不少,而且都很有趣,所以我便確定了主題。
那雞尾酒是什麼呢?所謂雞尾酒,簡單來說,就是混和兩種以上不同的材料後形成的一種新的口感,搭配上適當的酒杯,利用水果或花、葉裝飾,就成為一杯雞尾酒。當然,雞尾酒是有酒精成分在的,也有無酒精成份的雞尾酒,雞尾酒並不是單純的一種酒,是由其他的酒混和來的。
雞尾酒的分類有根據三點:
1.根據溫度
──冷飲/cold
大部分的雞尾酒以冷飲較多,大多是5-6度,能展現雞尾酒的最佳風味。
──熱飲/hot
雞尾酒也有熱的?沒錯!大致來說,兩種以上的飲料混和便可稱為雞尾酒,如含酒精的「愛爾蘭咖啡」就是一例,熱飲的溫度在80-90度的溫度最佳。
2.根據時間
──短時間飲料/short drink
通常雞尾酒會加入冰塊搖(攪拌),不加冰塊的雞尾酒,溫度容易回升,回升後的雞尾酒,風味會改變,口感也會變差。對於講求新鮮口感的雞尾酒,在15到25分鐘內喝完是較好的。
──長時間飲料/long drink
長時間飲料通常使用大的杯子與較多的冰塊調製,所以酒精濃度較低,能飲用的時間也較長,不過,由於冰塊融化後以會將雞尾酒稀釋,應該於一小時內喝完比較好。
3.根據用餐時間
──餐前雞尾酒
感覺不黏膩,口感較清爽雞尾酒,有開胃的效果,很適合做餐前酒,通常這類的雞尾酒調製方法比較簡單。在歐洲,大部分人以白酒或香檳所調的「基爾」〈Kir〉或「黃家基爾」〈DryMartini〉或「琴湯尼」〈Gin Tonic〉。
──餐後雞尾酒
做為餐後酒的雞尾酒,通常有較甜、較純的特質,有助於消化。但這種酒通常較烈,適合餐後慢慢品味,讓飯飽後的神經在久的催化下慢慢放鬆。歐美人習慣在飯後喝一杯甜酒或烈酒幫助消化,(通常會再加一支雪茄)。
──全天候雞尾酒
其實雞尾酒比較沒有時間的限制,可以稱為全天候的雞尾酒,通常是長時間飲料,可讓人慢慢飲用,享受酒精的口感,與雞尾酒的新鮮口感。
接下來,我要介紹的是雞尾酒定律,事實上,雞尾酒定律是一種投資的習慣,他廣於流傳在美國華爾街,有分為四階段,其實它也代表著一件事,就是......市場會變,主流會變,但是人性......永遠不會變!
雞尾酒療法,是愛滋病患的大福音,它可以有效的延長愛滋病患的生命,雞尾酒療法其實是「高活性抗逆轉濾過性病毒治療法」的俗稱,有一位53歲的豪斯先生,他在18年前被診斷出罹患愛滋病,並且在9年前開始使用雞尾酒療法,他曾經說過:「若沒有這種療法,我可能就已經死了。」可見這種療法是多麼的有效,一開始他的肺炎非常嚴重,是因為吃了治療愛滋病的藥所引起的,愛滋病的藥有許多的副作用,但因為要壓制這些副作用,就必須要服用更多的藥,而他本人就有胃部不適,麻痺和皮膚病,但這種「雞尾酒療法」確實為他延長壽命,並將HIV病毒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,醫師說:這種藥比以前的藥物更有效,以前的藥物會有強烈的副作用,但是這種新療法不但,副作用極少,而且療程簡單「一天只需一次」。
因為,雞尾酒就是混和的酒,所以種類有很多,在這裡我只簡單的介紹兩種,它們分別是瑪格莉特和鹽狗。首先,大家應該對瑪格莉特這個名字不陌生吧!這種酒的傳說有好幾種,但是,其中座值得信賴的是......該酒是由一位在洛杉磯名叫雷德沙的酒保在1949年發明的,並在同一年,他在全美的雞尾酒大賽中入選,而為什麼會叫做瑪格莉特呢?在1926年的時候雷德殺害她的初戀情人一同去打獵,不幸的是,瑪格莉特被流彈擊中,並且死在雷德沙的懷中,之後,雷德沙在發明這種酒時,把這種酒冠上令他念念不忘的初戀情人名字。
鹽狗,應該很少人有聽過,他在1979年所舉辦的山多利熱帶雞尾酒大賽中,占有相當重要的角色,材料一樣但杯子的邊緣不沾鹽叫無尾狗或靈提,靈堤之所以和無尾狗相提並論,是因為他走路的方式是把尾巴夾在兩腳中央,和無尾狗十分相像。有人認為這種酒,是然自一種西海岸的新式雞尾酒,事實上,它的歷史相當悠久,在1946年的書籍裡就有記載,一種由琴酒、萊姆汁、加上鹽巴搖盪而成的「鹹狗卡林」,另外,這種酒似乎也可以在雞尾酒杯裡以純飲的方式啜飲。
接下來我要說的是:雞尾酒效應,雞尾酒效應就是當我們在一個很吵雜的環境裡,再跟對方談話時,便會忽略其他的聲音,但,這種效應有兩種,一種便是我剛剛說的,另一種便是我現在要說的,如果我們在與某人談話時,突然有人在背後叫你的名字,你應該會說「啊?是誰在叫我?」這是個非常有趣的事吧,心理學真是個奇妙的東西。
跟雞尾酒有關的是真的太多了,而我在這裡只能簡單的介紹幾種,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話,我建議可以去看看我所作的超連結網站,在此謝謝大家看我這篇文章,Bye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